yang li

yang li

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797 号会员,加入于 2021-03-29 16:19:53 +08:00
10 G 0 S 0 B
yang li 的最新回复

执教者通过复习长度单位,面积单位来引入新知,而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借助直观模型、结合生活实际和丰富的操作活动的过程中,通过比较、分析、抽象、概括等思维活动,逐步加深对体积单位的认识,感受它们的实际意义,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。

本节课执教者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关联周长,将一维的长度测量和二维的面积联系起来,打通 “周” 和 “面” 之间的联系,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度量意识。通过这样动态的学习,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知和认识,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量感。

执教者通过实践和想象活动,认识 1 千米有多长,感受 1 千米的实际意义。通过类比、推理等活动,理性认识 1 千米,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,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。而在实际活动中积累测量经验,初步发展空间观念。

舒老师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量感,本课以主问题引领从测什么?用什么测?怎样测?为主线,让学生经历具体量的深度体验,感知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。参与单位量的丰富感知,建立 1 厘米的模型表征。实践叠加量的有效感悟,完善对多个 1 厘米的长度的估测。

执教者通过射击引入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通过问题引领,初步感知圆面积的大小,进而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。接着在探究新知的时候让学生带着问题,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圆的面积探究。同时结合实物模型经历将圆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。

执教者通过小组活动、全班交流,让学生经历亲身体会、思考的过程,初步认识人民币。并结合简短有趣的抢答活动,进一步辨别相近的人民币,突破认识人民币的难点。通过分类活动认识人民币的单位,接着在实际的买商品来进一步认识人民币。

让学生感受到面积相差很大的两个物体或图形,我可执教者通过描一描,摸一摸等活动来感知面,而在探究新知时用观察的方法直接比较出结果,当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不大时,我们就不能凭肉眼观察了,得找出更合理的办法才能比较出结果,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,调动他们动手尝试的欲望。从面的大小过度到数量的大小关系,培养量感。

熊老师通过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孙悟空的金箍棒,感受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,通过活动感知 1 厘米的长度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形成 1 厘米的量感。在活动过程中反复交流、纠正,不断感知 1 厘米的长度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,趣味性十足。

本节课执教者通过回顾长度单位以及面积单位,让学生把未知的体积单位跟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,再结合之前学的正方体的特征和体积的概念,学生能够自然地联想到体积单位的概念,如此类比学习,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。同时学生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认识 1 立方厘米,1 立方分米,1 立方米,以次来培养学生量感。

本节课执教着通过 “称一称”“掂一掂”“估一估” 等活动认识千克,克,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量感,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量感。

本节课执教者通过游戏,动画等方式将 1 分 = 60 秒的视觉效果最大化,将时间概念形象化。通过观察钟面上分针与秒针的走动现象,找到分与秒的关系,得出 1 分 = 60 秒,从探索分与秒的数量关系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“量感”。

本节课执教者一是注重学生已有知识,从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出发,引出年月日。二是开展实践活动,给学生展示十年的日历,让学生亲自体会 “量”。三是引导学生领会在日历中存在的 “量”。

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,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,通过描一描,说一说,摸一摸等活动去感受周长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,每个环节都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观察、交流、思考、体验、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,建立周长的量感观念。

本节课主要是两种计时方法的转化,一是将 24 时计时法转化为普通计时法,借助钟表一边画一边数,,二是直接用 24 时计时法,按顺序 1 时 1 时地接着数。并且本节课采用实物和直观图让学生多次体验,符合学生认知。

吴老师在本节课中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给课桌贴膜引入新课,在课中通过自选单位测量,到统一测量单位,然后通过找生活中的 1 厘米,用 1 厘米测量等活动,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,培养学生量感。

关于   ·   FAQ   ·   API   ·   我们的愿景   ·   广告投放   ·   感谢   ·   实用小工具   ·   200 人在线   最高记录 200   ·     选择语言  ·     选择编辑器
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
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
VERSION: 2c477f2 · 13ms · UTC 10:13 · PVG 18:13 · LAX 03:13 · JFK 06:13
♥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're doing.